1、施工時,現場先安裝預制混凝土底板,以其為模板,輔以配套支撐,再澆筑混凝土疊合層(即上部現澆混凝土部分),當上層混凝土與預制板形成統一整體后,共同承擔上部的荷載。這種結構優勢明顯,結合了現澆結構和預制結構的優點,在保證結構整體性的同時,又能滿足構件工業化進度的要求,而且節約了大量的模板支拆,降低了施工成本,是非常具有拓展潛力的樓板形式。
2.產生裂縫的工序
疊合板預制層的工藝流程如下:模臺清理→組?!克⒕從齽?、脫模劑→鋼筋綁扎→水電預埋→混凝土澆筑→振搗→預養→拉毛→養護→脫模起吊→運輸到成品堆放區(根據設計要求增設水洗)。
根據經驗,可能產生裂縫的主要工序有振搗、拉毛、養護、拆模、吊運、堆放等。
3.疊合板澆筑、振搗、拉毛
成因分析:
1.混凝土澆筑后,目前在PC自動流水線上,預制構件主要采用振動臺進行振搗。采用振動臺振搗,震動頻率快、效率高,僅需15-30S便振搗完成。由于設備操作人員的經驗不足,往往出現過震,產生離析現象,造成裂縫的產生。
2.預制構件使用的混凝土坍落度較小、黏度較大,采用固定模臺生產時,用振搗棒振搗,容易過度振搗桁架,且因振搗點位少,很容易導致桁架外露筋處混凝土嚴重泌漿甚至局部離析,造成沿著桁架筋方向的裂縫。
控制措施:
采用振動臺振搗混凝土,對設備操作人員進行交底,明確操作要求。采用人工振搗時,振搗棒應橫放振搗,同時注意振搗時間,避免局部過振和振搗桁架。在施工作業過程中,混凝土未達到起吊強度前,嚴禁踩踏桁架筋。
4.疊合板養護
成因分析:
目前構件在工廠中的養護主要采用蒸汽養護的方式,蒸汽養護分為靜停、升溫、恒溫、降溫四個階段,混凝土逐漸硬化和增長強度其實是水化反應的過程,而水化反應對溫度、濕度有著較高的要求。因此,當溫度、濕度達不到要求時,因混凝土收縮很容易使構件產生裂縫。
控制措施:
在預養護時期,控制預養溫度不低于10℃,混凝土終凝且在灌筑結束4~6h后才可升溫;升溫時控制升溫速度,不宜大于10℃/h;恒溫期間混凝土內部溫度不宜超過60℃,不得超過65℃,恒溫養護時間應根據構件脫模強度要求、混凝土配合比情況以及環境條件等通過試驗確定;降溫期,保證降溫速度不大于10℃/h;還應盡量保證各部位溫度一致,溫差不宜大于15℃。
5.疊合板拆模
成因分析:
構件養護結束后,構件強度如未達到拆模的強度要求而強制拆模,可能會因為強度原因,使構件側面產生裂縫,后期存放、成品保護不到位,這些裂縫會繼續延展,在板面上形成不同方向的裂縫。
控制措施:
拆模前應采用回彈儀監測疊合板強度,待疊合板達到設計強度要求的百分之75或者設計圖紙要求的強度后,方可拆模。拆模應按要求模具的組裝工藝以及拆模要求進行,嚴禁暴力拆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