裝配式建筑內在邏輯是產業工業化和現代化,產業化走到工業化、現代化的好處是什么?產業的成本會大大降低,質量會大大提升。100多年前汽車是貴族才能擁有的奢侈品,正是因為大規模工業化流水線生產,使得成本大大降低,最終變成老百姓擁有的家用產品。所以整個產業的發展、產業的轉型升級一定是成本降低、質量提升、效率提高,這是它內在的發展邏輯。
現在裝配式建筑遠遠達不到這個目標,而是成本更高,工期更長,且質量沒法保證,這不符合產業升級的要求。所以有些專家提出不要盲目地、快速地推廣裝配式建筑。其實我個人認為是技術路徑不對,為什么一定要推混凝土裝配式建筑?為什么不能推鋼結構裝配式建筑?因為不熟悉、不擅長就不推?因為成本稍微貴一點就不推?如果產業推動足夠,量多成本是可以降下來的。從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發展角度,混凝土建筑拆掉后是垃圾,而鋼結構建筑拆掉后90%以上是鋼材,是資源。
由于人工成本在提高,水泥、砂子的成本也在提高,混凝土建筑價格的優勢越來越不能顯現。
關于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發展
一、整個國家要進行政策推廣、宣貫;這個宣貫不是簡單講裝配式建筑的優勢,要宣貫后面的政策邏輯,行業發展邏輯。
二、要指明裝配建筑產業發展的方向,就是鋼結構。
三、共同創建技術平臺,互相交流,用什么樣的技術路徑?有哪些技術的難題,大家一起來研究。
四、搞產業聯盟,當產業形成一定的規模后,成本才能下降。
鋼結構成本高的原因是:材料本身成本就高,其次在制作加工的時候成本高。如果一個鋼構件標準化后就可以做自動化生產線,量大了加工成本就降低了;標準化后施工工人也少了,只要焊工就行了,施工成本又可以大大降低。所以成本高的主原因是產業沒有成熟。鋼結構各個環節標準化了以后,施工就很簡單?,F在建一個鋼結構裝配式房子,需要半年時間;如果全程標準化的安裝,可能兩個月就安裝完了,人工成本又下來了。